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467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93-194页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603-605页 .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32页 ....

1 分钟 · 108 字 · 岑参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唐代·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塞地区苜蓿十分丰盛鲜美,轮台一带征战的马儿十分肥壮。 封将军讨伐胡人,上个月才向西出征。 两军还未交战,敌军就像回家一样投降了。 骆驼队连绵无尽,穹庐也是一个挨着一个。 阴山一带,警戒的烽火自此消灭,剑水地区告急的文书更是罕见。 只是可笑那霍去病,一些小功劳,不过如此而已。 我伫立西郊等待主帅的归来,沙漠平铺远去,天际挂着落日的余光。 送信的驿马从西驰来,封将军的仪仗已沿路两边摆开,奔赴前来。 喜鹊捧出金印,旗帜上绘有蛟龙图案。 像您这样年纪还未满四十,就已名显当世,可算是富贵及时了。 您升迁迅速,很快擢居高位,在旁人看来,那速度简介像飞一样快。 前年攻破楼兰国,去年又夷平月支国。 天子对封将军特别恩宠,日甚一日,朝廷对他非常倚重。 我这个一介书生何其幸运,忽然受到封将军的知遇。 我如今供事幕府中,兢兢业业,谨慎恭敬,奉事于边疆。 自从我步班超的事迹投笔从戎后,也常穿着便于骑射的服装,练习骑术。 我近日以来,也可以乘马疾驰,不输于并州一带的健儿。 注释 ⑴北庭:指庭州,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封大夫:即封常清。 ⑵苜蓿:二年生草本植物,茎高尺余,叶长圆形,花紫,多用作马饲料。 ⑶前月:上月。 ⑷穹帐:即穹庐,一种毛毡做的尖顶圆帐篷。 ⑸剑水:即剑河,在北庭的北面,俄罗斯境内叶尼赛河上游。 ⑹尔:如此。 ⑺中军:指代主帅,即封常清。 ⑻双节:唐节度使赐双节。 ⑼喜鹊捧金印:典出《后汉书·灵帝纪》。 ⑽傍看:局外人看来。 ⑾楼兰、月支:都是西域国名。 ⑿见推:受到推举。 ⒀国士:指受国推重的人,指封常清。 ⒁敛衽:整理衣裳,以示肃敬。 ⒂短后衣:一种前长后短,便于骑马的衣服。 ⒃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6-198页 简析28998 此诗以一派从容、熙和的景象开篇,给人以无限遐想;随即陈述封常清降服胡人,功盖古人;然后又用凯旋的鲜明仪仗,进一步衬托封常清的风采,凸显其功勋;随之又用朝廷的殊宠来进一步赞扬他功业非凡,才能堪为国之栋梁;最后自述勤于练武,以期跟随封将军立功封侯。全诗一韵到底,整齐有致,从多个角度塑造了封常清这一能征善战的边塞统帅的丰满形象。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6-198页 创作背景28997 这首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吟咏的是同一次出征之事,时间当在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当时岑参在封常清幕中任职。《轮台歌》和《走马川行》两首是在封常清出征时的预祝之词,这一首《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则是封常清凯旋时的称贺之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6-198页

1 分钟 · 70 字 ·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 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名未详。判官,节度使佐吏。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 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沙碛:指沙漠、戈壁。 终朝:从早到晚。 奉:接受并执行。 塞垣:边关城墙。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赖:依靠。 离忧:别离之忧。 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 修:长。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 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创作背景25370 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即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赏析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1 分钟 · 79 字 ·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注释 ⑴高冠:长安西部的高冠峪,因山内石帽峰恰似巨人头戴高帽故名,有著名的高冠瀑布,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 ⑵一命:最低等的官职。周代的官秩为九命,一命最低。《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岑参初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职位低微。 ⑶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 洛阳 ,永与子别。“阑:尽,残。 ⑷自怜:自伤;自我怜惜。汉王褒《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旧业:祖传家业。 ⑸微官:小官。唐岑参《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诗》:“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⑹涧水:指从高冠峪流过的溪水。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唐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 ⑺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唐杜甫《宾至》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一说,药、栏同义,指一物,即栅栏。唐李匡乂《资暇录》卷上:“今园廷中药栏,栏即药,药即栏,犹言围援,非花药之栏也。有不悟者,以为藤架蔬圃,堪作切对,是不知其由,乖之矣。” ⑻五斗米:指官俸。《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⑼渔竿:钓鱼的竹竿。此处作垂钓隐居的象征。清吴烺《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1-152 . 赏析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衙郡守还》)。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1-152 . 创作背景 岑参系江陵(今属湖北)官宦家庭出身,但在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其父任晋州(今山西寿阳)刺史时不幸早丧,家道衰贫。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随兄至长安,求仕不成。长安城中,居之不易,他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希望通过科举应试,进入仕途。天宝三年(744年),三十岁的岑参应进士科考试,高中一甲第二名,但官运不顺,经吏部试后,仅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样的小官,他非常失望。他回到高冠准备辞别草堂赴任,看到经营十载的高冠草堂,却为了一个小官职,不得不离去,不禁感叹自己辜负长期隐逸的闲适生活,违逆一向的情怀,于是作了这首《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1 分钟 · 48 字 · 岑参

春梦

唐代·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惊觉已经是春天了,于是想起远在湘江之滨的伊人。 不知不觉地沉沉入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经走完数千里的路程到达江南了。 注释 ⑴洞房:深邃之房。而不似习见的"洞房花烛夜"中与新婚有关。司马相如《上林赋》:“岩宎洞房”。集解郭璞曰:“岩穴底为室潜通台上者。“洞房,一作"洞庭”。 ⑵故人尚隔湘江水:此句"故人尚隔"一作"遥忆美人”。《文苑英华》及《全唐诗》均作"故人尚隔",据此则当指朋友,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 “但《河岳英灵集》等多种古本作"遥忆美人”。 ⑶江南:即作者所思念之人所在的湘江之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78 . 赏析 岑参集中,凡怀念朋友的诗篇,每每在题目中明言其人,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等皆是。其实这也是古人写诗的通例,不独岑参如此。而此诗却题作《春梦》 ,很是暧昧。根据诗题,根据诗中"洞房"“春风"“枕上"“春梦"等措辞以及全篇的风格来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应为女性,是一首传统的闺思诗。 此诗写法独特。洞房忽起春风,极反常。然梦中春风,则合理。梦中千里寻人,可见思念之深切。所谓夜有所梦常因日有所思。因为是梦,所以能片时行尽千里。此所谓"反常合道"之巧思。 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诗的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只片刻功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晏几道《蝶恋花》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即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很多人都有这种生活经验,诗人在这里对这种经验给予了动人的再现。

1 分钟 · 30 字 · 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