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咏

唐代·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 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注释 ⑴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⑵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汉来笔札,辞气纷纭。“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不报:不批复;不答复。《东观汉记·丁鸿传》:“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盛。书不报。” ⑶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不登: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登:丰收,收成好。 ⑷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宠礼》:“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预:“遇"也。 ⑸五侯:泛指权贵豪门。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⑹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⑺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⑻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 ⑼说(yuè):同"悦”。 ⑽济人:救助别人。唐裴铏《传奇·韦自东》:“某一生济人之急,何为不可?“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晋殷仲文《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⑾徒尔:仅能如此。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0-92 鉴赏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意思是说自己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此处泛指权贵。第四句意思是: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顿。 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陵,。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这首诗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3720 此诗是王维前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五年(726或727年)诗人被贬济州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拜右拾遗期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生活情况和人生追求。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8-109 赏析二 此诗开头四句,紧扣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怀才不遇的情形。首句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说自己退隐躬耕,却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最后一句运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表达自己即使沉沦困顿,也不阿谀奉承。前四句,诗人用典,形象地点明了自己"不遇"的主题。 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落魄后的诗人,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却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尽管心中牵挂,却因为无法回乡,只能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排遣忧思。尽管春日穆穆,杨柳依依,总在不经意间引人乡愁,却只能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诗人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这四句的转韵,诗意亦随之转换。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8-109

1 分钟 · 52 字 · 王维

估客行

唐代·李白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客乘着海船汤帆乘风,到远处经商。 就像飞入云中的鸟儿一样,一去就没有影迹了。 注释 估客:贩运货物的行商。 乐:一作"行"。估客乐,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调名,清商曲旧题。王琦注:《通典》:《估客乐》者,齐武帝之所制也。武帝布衣时,常游樊、邓,登祚以后,追忆往事而作歌曰:“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感忆追往事,意满情不叙。“梁改其名为《商旅行》。 海客:海上旅客。此指估客,乘海船出外经商的商人。 将船:驾船。 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后泛称行旅,出行。此指远道经商,外出做生意。 譬如:好像。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李白诗选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13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32 鉴赏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通过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商人随风漂流、驾船远行经商的远景。此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唐朝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的景象,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运用比喻手法,烘托出商人行踪如云中之鸟,飘忽不定,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叹息。 此诗语言朴实平淡,极富韵味,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首二句写风高行远。末二句用形象比喻行役之远。通过借用"天”、“风”、“云”、“乘”、“去"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 此诗感慨商人远行,行踪如云中之鸟,飘忽不定,来去自由,寄寓了作者孤寂流落的身世之感,也着重突出商人反映唐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唐人和六朝诗人对商贾的不同心态。 参考资料: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79-280 创作背景26623 估客乐,乐府旧题,史载为齐武帝萧赜首创,其后则有释宝月、陈后主(叔宝)继作,又庾信亦有《贾客词》,至此,被法定为贱类的商人正式走上了诗坛,折射出商人(特别是富商)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变化。六朝诗人的《估客乐》,多叙商人行商中寻花问柳,唯陈叔宝属意商人逐利不辞万里奔波。此诗为李白沿用前人旧题而作。作年不详。 参考资料: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79-28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32

1 分钟 · 36 字 · 李白

观别者

唐代·王维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 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 不离家无法把双亲奉养,离家去又新忧殷殷。 情意恳切地把兄弟嘱咐,恋恋不舍地面对相送的乡邻。 都门祖帐中饮过了饯行酒,从此就告别了亲属和友人。 洒泪去追赶前面的同伴,怀着悲伤启动远行的车轮。 车马人从渐渐不能望见,车马后面不时扬起灰尘。 我离开家乡日子也已很久,见到这情景不禁泪水满巾。 注释 ⑴杨柳陌:路旁栽杨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处。唐卢照邻《首春贻京邑文士》诗:“寒辞杨柳陌,春满凤皇城。“陌,田间小路。 ⑵燕赵:燕赵都是古国名,地点都在河北。这里泛指河北诸郡。 ⑶高堂:在古代的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说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李白《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⑷不行:不行进;不前进。《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⑸百忧:种种忧虑。《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⑹切切:恳挚、深切之意。《后汉书·窦武传》:“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 ⑺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唐刘商《胡笳十八拍》诗:“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⑻都门:都,都城。门,城门。都门,这里指都城。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临御沟而帐饮,就离亭而出宿。” ⑼前侣:前面的同伴。 ⑽征轮:远行人乘的车。宋韩缜《芳草》词:“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⑾车徒:车马和仆从。指游子及其仆人。《文选·李康〈运命论〉》:“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徒:一作"从”。 ⑿吾:一作"余”。久:一作"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赏析 王维有诗《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与这首《观别者》诗同一机杼。只是这首《观别者》写法上很别致。它借陌上人的惜别,来表现自己的宦游之悲。 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别离。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风,又宛若"杨柳依依"之韵,离别之境,自然而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爱子"一游,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亲,又怎舍得弃高堂于不顾呢。一"爱"字,一"老"字,各种情境,只有画中人懂得。心念老亲,然生计所迫,远游原是那般无奈;此行远去,尚不知明天深浅,自然又有新的忧愁升起。此番远游,归期难料,然心中那个"孝"字,又该如何书写。切切转向兄弟,满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对父母的牵肠挂肚,都诉诸四邻。都门帐饮,饮毕做辞,心底仍是万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脸庞。同伴早已动身,飞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赶不上,只得挥泪阔别,迈向前方,而那转身的瞬间,早已是两行滚烫的泪花。转眼间,已然望不见"车徒”,唯留下滚滚的行尘,淹没了远去的身影,那远眺的双眸,目送着远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泪纵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一句拉回现实,原来诗人只是一旁观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内心的触动,亦随着飘扬的尘土,沾湿了衣襟。 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历史画卷中,重复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变的却都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致,亲情、友情、爱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时空的帷幕里掀起层层浪花。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1 分钟 · 44 字 · 王维

落叶

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译文及注释38671 译文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注释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 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犹言:好像在说。惜:舍不得。 参考资料: 1、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20页 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主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962 2、 萧涤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 写作背景26243 孔绍安原是陈朝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吏部尚书)。随着封建王朝的更迭,他作为前朝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不受到损害。孔绍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 “本朝沦陷,分从湮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因此他发出"飘零似客心的哀叹是很自然的。陈亡时,孔绍安才13岁。此篇当是孔绍安于陈亡后不久"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主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962

1 分钟 · 30 字 · 孔绍安

天香·烟络横林

宋代·贺铸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烟雾笼罩树林斜阳落入远山,黄昏的钟鼓声断断续续传来。烛光映照窗户蟋蟀如催机杼,每个人都怨恨这清秋的风露。睡不着觉的那些可怜的思妇,在风声虫声中送来声声砧杵。这声音惊动了漂泊天涯的倦客,才发现又已到了岁暮时节。 想当年我曾经以酒狂而自负,以为春神把三春的美景交付。想不到终年流浪奔波于北路,有时候也乘坐征船离开南浦,满腔的幽思也无人可以倾诉。依赖明月知道过去游冶去处,把她带到我这又送到她那。 注释 ①天香: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云:“天童子天香甚香。“调名本此。又名《天香慢》、《伴云来》、《楼下柳》。 ②远照:落日余辉。 ③迤逦(yǐlǐ):也作逦迤。本指山脉曲折连绵,此借指钟鼓声由远而近相继传来。 ④帘栊:窗帘与窗牖。 ⑤蛩催机杼:唐郑愔《秋闺》诗:“机杼夜蛩催。“蛩(qióng):蟋蟀,古幽州人称作"趋织”,又欲称"促织”。 ⑥砧杵:砧音真,杵音础。捣衣石及棒槌。捣衣,以衣渍水,置砧石上,以杵击之,以拆洗寒衣也。 ⑦天涯倦宦:倦于在异乡做官或求仕。 ⑧骎骎(qīn 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⑨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⑩东君:“东君"为司春之神。 ⑪骖(cān):本指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此处代指马。征骖,远行的马。 ⑫幽恨:深藏于心中的怨恨。晤语:对语。无人晤语:无人谈心抒怀。《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⑬将:带,送。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注.中华经典藏书 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12:152-153 2、 李索主编.宋词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197-199 3、 (清)上强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评注:齐鲁书社,1998:161-162 4、 上疆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图文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130 鉴赏 此篇写游宦羁旅、悲秋怀人的落寞情怀。这种题材,是柳永最擅胜场的。贺铸此词笔力道劲,挥洒自如,不让柳屯田专美于前。就章法而言,平铺直叙,犹见出柳永的影响。但柳词融情人景,在描画自然景物上落墨较多;贺铸则融景人情,笔锋主要围绕着情思盘旋,又有着自己的面目,不尽蹈袭前人。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延的林带;天边,落目的余晖渐渐消逝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 三句中,“络”、“沉”、“迤逦"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在。“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但"锁"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络"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而"络"为人声,短促有力。“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介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山沉远照”,“沉"字本是寻常字面,但用在这里,却奇妙不可胜言。它,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其作用宛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至于"迤逦”,前人多用以形容山川的绵延不断,如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唐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逦迤。“词人巧借来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迢递而至,这就写出了时间推移的空间排列,使听觉感受外化为视觉形象。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次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不过又益以心中情,且场面有所转换——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时间也顺序后移——此时已是夜静更深。蜡烛有芯,燃时滴泪;蛩即蟋蟀,秋寒则鸣。这两种意象,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的义蕴。“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赠别》诗中的名句。“蟋蟀不离床,伴人愁夜长”,这是贺铸自己的新辞(《菩萨蛮·炉烟微度流苏帐》)。两句正好用来为此处一段文字作注。“共苦"者,非"烛"与"蛩"相与为苦,而是"烛”、“蛩"与我一道愁苦。词人心中自苦,故眼前烛影、耳边蛩鸣无一不苦也。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驭骏岁华行暮。“烛影摇曳,蛩声颤抖,愁人已不能堪了,偏又"断续寒砧断续风”、“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在挥杵捣衣,准备捎给远方的夫婿——这直接包含着人类情感的声音,当然比黄昏钟鼓、暮夜虫鸣更加强烈地震撼了作者那一颗厌倦游宦生活的天涯浪子之心,使他格外思念或许此刻也在思念着他的那个"她”。可是,词人还不肯即时便将此意和盘托出,他蓦地一笔跳开,转从砧杵之为秋声这一侧面来写它对自己的震动:“啊,岁月如骏马奔驰,又是一年行将结束了!”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岁月的流逝也就是生命的流逝,季节的秋天使词人痛楚地意识到了人生的秋天。过片后四句,即二句一挽,二句一跌,叙写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东君"会加意垂青,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洒下一片明媚的春光;没想到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词中"流浪"二句中省去了"长年来”、“不意”(不料)等字面。散文句法有"承前省略”、“探后省略”,此处则是诗词句法中的又一种特殊省略。这一省略造成了"流浪"二句的突如其来之势。如此不用虚字斡旋而径对上文作陡接急转之法,即词家所谓"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也(说见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幽恨无人晤语。“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己者诉说。然而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此句暗里反用《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几经腾挪之后,终于以极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因听思妇砧杵而触发的怀人情绪作了坦白。其所深切思念着的这位"淑姬”,真是"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彼美淑姬"既已逗出,就不需再忸怩作态了,于是词人乃放笔直抒那干山万水所阻隔不了的相思:幸有天边明月曾经窥见过我们欢会的秘密,它当然认识伊人的家了,那么,就请它陪伴着化作彩云的伊人飞到我的梦里来,而后再负责把她送回去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中传诵千古的名句,还不过是把"明月"作为一个被动、静止、纯客观的中介物,使两地相思之人从共仰其清辉中得到千里如晤的精神慰藉;词人却视"明月"为具备感情和主观行为能力的良媒,如唐传奇中的"红娘”、“昆仑奴"和"黄衫客”——天外奇想,诗中杰构,其艺术魅力似又在谢《赋》之上了。 张炎《词源》曰:“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衬副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工,不可轻易放过,读之使人击节可也。“此篇以景语起,以情语结,经意之笔即在这一头一尾。起三句以炼字胜,已自登高;末三句以炼意胜,更造其极。 全词用了不少对比手法,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 此词以健笔写柔情,属辞峭拔,风格与一般婉约词的软语旖旎大异其趣。贺铸出身为一弓刀武侠,因此即便是写情词也不免时而露出几分英气。清陈廷焯评曰:“方回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云韶集》)此篇又是典型的一例。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40-142 2、 钟振振著.词苑猎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9-93 创作背景27787 贺铸生性耿直,为人豪侠任气,不媚权贵,也有人称其相貌奇丑(陆游:“方回状貌奇丑,谓之贺鬼头”),因此,在那个趋炎附势的时代,他不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这首《天香》词就是作者借悲秋怀人之情,抒发其不平之气。 参考资料: 1、 彦如编著.伤高怀远几时穷:最美的宋词三百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112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40-142

1 分钟 · 60 字 · 贺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