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菊花开

元代·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注释 ⑴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开。龙山客:指晋代名士孟嘉。征西大将军桓温在重阳节携宾客游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境内),孟嘉作为参军随游,忽然被风吹落了帽子,遭到人取笑,他泰然自若,从容作答,四座叹服。 ⑵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⑶洞庭柑:指江苏太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 ⑷楚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鉴赏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以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说明归隐的生活乐趣:虽然闲居野处,并不谢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杰出的诗人那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何况,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矣。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太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最后,他才用诙谐调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闾休怪!“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太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它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51-252页

1 分钟 · 17 字 · 马致远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唐代·王维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赏析二 首联叙事,言岐王奉诏离开京城去九成宫避暑。“帝子”,指岐王。“丹凤阙”,泛指帝京宫室。“天书”,天子诏命。“翠微宫”,非实指终南山之翠微宫,而是以"翠微"为形容语,直称九成宫。山气青苍叫"翠微",九成宫建在山上,以此相称,便微透一股青翠幽静之气,既与题目的避暑相切,又开启下文的铺开描写,有曲径通幽之妙。 颔联,颈联集中写九成官消暑胜地的景致。白云绕窗,并从户牖的缝罅中偷袭入来,沾惹衣上;卷起帘幔,刘镜理妆,山泉的投影即在镜中,则窒面悬瀑可知。瀑水投下峡谷,谷在林封树掩之中,透过密林,传来欢声笑语般的哗哗水声;而重重房室都在岩问绿荫之中。四句把"翠微"二字具体形象化,写出一个云拥雾绕、树抱水环的胜境,这还不是如登仙界吗?尾联即顺此以夸耀收结。仙境也未必胜过此地,不必学王子晋成仙了。“吹笙”,用王子晋的典故。《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风鸣.游伊洛之间,被浮丘公接上嵩山。这个典故选择甚妙。恰合"帝子"岐王的身份。 参考资料: 1、 本社.唐五代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27页 创作背景28777 此诗作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王维在长安游历,曾随岐王在九成宫避暑。 参考资料: 1、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王维: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26页 赏析 如果说,摩诘的"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自然入妙,别有思致,“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夜讌卫家山池应教》)使人感觉山涧清新,夜色迷人,那么在这首诗里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这首诗中"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句,引用了《列仙传》中的典实:“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二句意谓,仙家的居处未必能胜过九成宫,为什么要像太子晋那样成仙而去?充满了浓郁的仙风道气,颂赞了岐王的神仙风致。 虽然摩诘这三首"应教"诗都是应制之作,颂圣之品,但皆鲜润清朗,充满了自然野趣,仙风道气,展示了摩诘似仙山琼阁般的精神世界。

1 分钟 · 23 字 · 王维

酬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注释 ⑴酬(chóu):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⑵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为柴桑令,隐居庐山,自号遗民。 ⑶穷居:偏僻之住处。 ⑷人用:人事应酬。 ⑸四运:四时运行。 ⑹周:周而复始,循环。 ⑺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⑻葵(kuí):冬葵,一种蔬菜。 ⑼郁(yù):繁盛貌。 ⑽牖(yǒu):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 ⑾穟(suì):同"穗",稻子结的果实。 ⑿畴(chóu):田地。 ⒀不(fǒu):同"否"。 ⒁室:妻室。 ⒂童弱:子侄等。 ⒃登远游:实现远游。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11.03:第100页 2、 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37页 3、 (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12:第56页 创作背景39403 《酬刘柴桑》作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时陶渊明五十岁。这年秋天,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相互作诗和唱,陶渊明于是作下《酬刘柴桑》。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页 赏析 《酬刘柴桑》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然事实并非如此,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后吟道:“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此八句所写与前两句恰好相对,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多落叶与葵穗繁茂,甘心穷居与择日远游,此数者意象矛盾,却展现了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的暂时性。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一句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在淳朴祥和之中,诗篇流露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小诗共十句,虽然比较简短,然而它内容醇厚。在写法上也比较独特,撇开与对方问答一类的应酬话,只写自己的感受、抱负与游兴,显得十分洒脱别样。在遣词造句上,粗线条的勾勒,并着墨点染,使全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又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页 2、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77页

1 分钟 · 52 字 · 陶渊明

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及注释34589 译文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注释 ①郊:泛指城外、野外、郊外。 ②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又叫梯田。 ③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 ④棋局:象棋盘。 ⑤鹭:一种长颈尖嘴的水鸟,常在河湖边、水田、沼泽地捕食鱼虾。 ⑥点破:打破了。 ⑦秧针:水稻始生的秧苗。 参考资料: 1、 傅璇琮.金元明清诗词:泰山出版社,2007.4:83 赏析 诗人被贬于云南永昌卫,被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所感染,突然白鹭飞来,打破诗人心田的平静,古代诗人、画家常以鹭鸶喻乡思情绪,这是诗人浓郁思乡之情的写照。 首二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整饬之美,写出了高田和平田的壮观,高田系仰视所见,层层如楼梯;平田系俯视所见,纵横如棋盘。田畦井井有条,秧苗长势喜人,通过诗人视角和所处位置的变化描写了不同方位的田野的景色。 后两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静谧的画面带有动态,诗人化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写出"万绿苗中一点白"的奇观。末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诗眼在"点破"二字。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独具匠心。全诗以郊外踏青者的目光为描写的触角,先由仰视和俯视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秧苗所染出来的浓浓的春色,从而凸现了南方水乡水田的静态春光。紧接着,目光随突然掠来的白鹭而转移,在被"点破"的"秧针绿"的特写镜头上定格,由静而动,再配之以色彩的强烈对比,鹭之白与秧之绿使得嘎然而止的诗篇更富有自然的情趣。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在一坡坡修整得非常精致的梯田旁,有一片片棋盘般的平整水田,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偶尔有白鹭飞来止息,点破如针芒般的绿色秧田,留下洁白的身影。 参考资料: 1、 傅璇琮.金元明清诗词:泰山出版社,2007.4:83 2、 周青云.历代诗词曲精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304 创作背景1567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居云南30余年,此诗便写于杨慎被贬期间。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堂的争斗,享受宁静的乡间生活;另一方面,在一片绿色的田野,诗人看到白鹭飞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参考资料: 1、 白建忠 孙俊杰.百年来杨慎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 分钟 · 35 字 · 杨慎

初秋行圃

宋代·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译文及注释1842 译文 (题目)初秋在园子里散步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 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 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注释 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 赏析2746 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1 分钟 · 15 字 · 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