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2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南北朝时期,河北以为地区,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事领袖陆续建立政权,汉人认为是异族的统治。 “秋风"二句,渡黄河,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这里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常山"二句: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临,靠近。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 “心悲"二句:异方:异乡。陇头歌:乐府歌曲名,属《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陇头歌也就是"异方乐”。 “薄暮"二句:傍晚时将驱动征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处。 参考资料: 1、 夏传才,《中国古代山水旅游诗选讲》第18-19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 此番情景使诗人想起屈原的名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三四句写北渡所见之景,感慨原本汉代的北部边塞,却成了北朝异族的工事,把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故国之思中。五六句写北渡所闻。《陇头歌》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惨之际,听到远方传来异国悲凉的歌声,更觉肝肠寸断。结尾二句用信马由缰、茫然迷路的动作来刻画诗人心灰意懒、怅然若失的情状,一种惆怅绵渺的情味萦绕在画面中。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1 分钟 · 18 字 · 王褒2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宋代·周邦彦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晴日山中的薄雾低低地铺满南方的旷野,春的气息最早从雁鸿翅下透露,它们结成阵势从沙滩上腾空而去。骤然惊知春天已经来到眼前,询问什么时候,能逐渐地进入深山?鲜花碧草,舒卷开合,天公以最大的粉饰力装点着争艳斗华的春天。那千丝万缕的田头道旁的杨柳,嫩条渐抽渐长便可藏遮栖鸦。 可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装饰华美的游船向着京城──汴京进发。是酒宴已残,兴尽人散?还是愁那江风阵阵总是无休止地拍打翻卷着船头的旗尾,夕潮也汹涌而起溅湿了头上的乌纱?夜晚悬在江空上一弯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湾驿站、泊入芦苇深处。沉怨无法排遣,面对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 注释 ⑴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⑵暖回:隐喻政治形势的突然转变。 ⑶雁翼:雁的两翅。 ⑷借问何时:询问什么时候。 ⑸委曲:曲折延伸。 ⑹妍华:指美艳,华丽。 ⑺陌头:路上;路旁。 ⑻堪嗟(kān jiē):感叹词。 ⑼清江:夷水,既可指清澈的江水,又可特指湖北省境内流入长江的一段江水,《水经注》记载该水,“水色清照石上,分沙石"故名之曰"清江” ⑽画舸(huà gě):装饰华美的游船。 ⑾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⑿乌纱:指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制成,始于东晋宫官著乌纱帢,后经改制,隋代时帝王、贵臣亦多戴之;至唐宋已行于民间,不论贵贱 ⒀水驿:水中驿站。 ⒁蒹葭(jiān jiā):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喻微贱。 ⒂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参考资料: 1、 韩秋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90页 创作背景28182 周邦彦在宋神宗时代入学,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美歌颂新法,得到神宗的欣赏,被选拔做太学正。神宗死后,哲宗即位。先是宣仁太后执政,任用旧党的人。后来宣仁太后死了,哲宗自己执政,就改元叫绍圣,重又起用新党的人。周邦彦就又被召回汴京,而且,哲宗还叫周邦彦重献《汴都赋》。周邦彦在客居荆州时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 王荧荧.另类情怀 别样写法——细读周邦彦的《渡江云·晴岚低楚甸》[J].东方艺术,2012,(S2):98-100.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山水风光兼抒发离情的长调。 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一开始便以曲笔点写春的消息,“暖回雁翼"的"回"字含使动意味,大雁是候鸟,春暧北去,秋寒南归,这温暖的使鸿雁结队北飞的气息,自然便是春天带来的。“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三句承前而起,下面几句则是从想象中回转,写眼前的初春景色。“渐渐可藏鸦"之句并无华丽词藻,但却极富想象,给人以流动的美感,并非真有藏鸦,而是"可"藏鸦。该句不仅使人读后如睹其景,而且似乎也使不讨人喜爱的乌鸦因为沾染到春天的气息,变得美丽。 下片是对着面前的景事,抒发淡淡的闲情。起始便是一个嗟叹句"堪嗟”,接下去"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三句,仿佛是写词人正置身画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向着京城──汴京进发。“长安日下"一词是暗用前人句典,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唐王朝的都城在长安;古人将权力至高无上的君王比作中天之日,所以"日下"也指君王所居之处京都。不过此处"指长安日下"句,则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使用的是代称手法。“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句首的"愁"字与前面阕首的"堪嗟"二字相呼应因。“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仔细品味,这"愁"字的落脚便在"初弦月"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比喻人间的离合悲欢。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入眠的情况。[2] 词的上片,写景体物精细宛转,色泽鲜明,境界清新;下片叙事言情,疏宕宛转,细密圆美,情真意切 。整首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了词人在羁旅行役中由对春色由哀的喜爱到对命运艰难的孤愤之情 。 参考资料: 1、 韩秋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90页

1 分钟 · 45 字 · 周邦彦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宋代·秦观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风,吹得遍野碧绿绿的,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本该好好欣赏一番,但此时的我,只不过一贬客,奔波在赴杭州的水路里。看到吐露着未开的蓓蕾,柳树焕发出嫩绿的新芽,这无边春色却闹的人一番着恼。是因为心里乱了!乱得连春色也恼起来了。一路回首北国,只见云雾暗淡,东望征程,又是江水悠悠,没个尽头,怎么能让人痛快起来呢。半山的斜晖,两岸笼罩的暮霭,驾着一叶扁舟,远处传来数声牧童的横笛。不管眼见的还是耳听的,都让人心烦。 在城门口相互携手,共同回忆过去的欢愉,扬州的往事浑似梦境一样。谁能体会到我在南郊的道路上回望你所在的方向时内心思念你的愁苦?我想来,天再长,地再久,也总有个尽头的时候,可我的恨却怎么也消不了啊!我想把这恨说给别人听,可担心别人也会被愁坏的。 注释 东风二句:意犹《望海潮》其三:“东风暗换年华。” 行客:行人,出外作客之人,游人。《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赍粮。“唐李顾《题綦毋校书别业》诗:“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花间集》卷十李珣《巫山一段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沧洲:水滨,隐者所居。《南史·张充传》:“飞竿钓渚,濯足沧洲。“南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老:喻旅途之苦。 恼人:撩拨人,惹人烦恼。恼人春色:唐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诗:“春色恼人遮不得,别愁如谑避还来。“五代魏承班《玉楼春》:“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遍。“宋王安石《夜直》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 还上枝头:表面上写梅吐蕊、柳焕芽的春色爬上枝头。其实是写恼人的心情,涌上心头。 暝(míng)烟:傍晚的烟霭。 横笛:竹笛,古称"横吹”,对直吹者而言。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或云:汉武帝时,丘仲始作笛;又云起于羌人。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之所赋者。"《太平御览》卷五八。 一叶扁舟:谓小船。北周瘐信《哀江南赋》:“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白氏六帖》:“古者观落叶以为舟。“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青门:汉代长安城门。《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青色,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此处借指汴京城门。 前欢:昔日的欢娱。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浑似:浑似,全似。《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浑犹也……刘过《唐多令》词:‘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浑是,全是也。卢祖皋《江城子》词:‘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浑不似,全不似也。” 梦里扬州:扬州的往事如梦一样。语本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秦少游有《梦扬州》词,记在扬州的冶游,结云:“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南陌(mò):南郊的道路。泛指城郭,此指分手的地方。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此指汴京郊外。 西楼:此指恋人。梁瘐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后多指女子所居。宋李清照《一剪梅》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算天长四句:化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倩(qiàn)人:请人、托人。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68-170 2、 俞朝刚,周航.全宋词精华 2.沈阳市: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46-47 3、 (宋)秦观著;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国书店,2003:42-47 4、 (宋)李清照,(宋)秦观著;贾炳棣选注.李清照 秦观诗词精选180首.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5:184-186 写作背景26003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作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所新派人物,旧派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秦观及其友人纷纷被贬斥出京,谪往各地。此词作于词人由汴京被贬往江南之时。 赏析 这首词表面上看是怀念昔日青楼旧好的词,实际上应是怀念同时遭贬谪的友人。 上片主要写贬谪途中的孤单凄苦及烦乱的心绪。万物勃兴的春天本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充满希望和信心。但这在身处逆境的作者眼中,却完全失去了光彩,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开头三句写作者目睹春天的到来,感叹时光流逝,担心自己将终老贬所。这自然是悲哀的,因此在他眼中,梅红柳绿的大好春光包就变成"恼人春色"了。但这种烦恼躲不掉,摆脱不开,心烦意乱,伤感倍增,觉得"随云"“逐水"都无出路。最后四句写夕阳含山,暮霭沉沉,身处"一叶扁舟"之上,漂泊茫茫大江之中的孤寂景况。偏偏此时又传来"数声横笛”,这凄厉的笛声实在叫人断肠,无疑给孤寂的"行人"又增添了几分凄凉。 起首第三句谓"行客老沧洲”,有’归欤’之叹。作者仕途不顺,所以想要归隐沧洲。此时自然界的景色是美好的。“梅吐旧英,柳摇新绿”,与《望海潮》其三"梅英疏淡”、“柳下桃溪"颇为相似;但那时心情舒畅,宛如"金谷俊游”,无意中还跟随他人女眷的车辆走了一段。然而此时由于在贬谪途中,便觉得春色恼人,心中烦乱。“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写的是自汴入淮时的情景。宋朝时汴水在泗州人淮,秦少游《泗州东城晚望》诗云:“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词人在这里举目北望汴京,只见乌云暗淡,其中寓有落第的悲观情绪。而所乘之船入淮向东,又觉流水悠长,不由感到前路迷茫。这一对句,看似工稳,然而按照词谱,却不全部相符合。秦观同门友张耒所作的《风流子》“亭皋木叶下"一首,清万树《词律》作为词的格式,并评价说:“此词抑扬尽致,不板不滞,用字流转可法,真名手也!“张词这一对句是"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当得上这样的评价。而秦观的"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句法一变。前者两句皆为二、三句式,所以让人觉得"用字流转”,后者易为一、四句式,似觉词情拗怒。秦观是填词里手,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其词曰:“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在这里做变化句式,产生拗怒之音的原因大概是心中有一股郁勃情绪在吧!“斜日半山"应当写的是沿淮东去之时,回望泗州南山时所见。此时红日西斜,隐于半山,暮烟四起,笼罩于淮河两岸。直至"数声"二句,才点明身在船上。“数声横笛”,像是从唐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诗"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化用而来,其中寓藏离情,为下阕之张本。 下阕表面上是在回忆在汴京时的恋情。那时他冶游"平康”,曾遇一歌妓。他俩携手都门,无限欢娱。这情境全像杜牧当年一样:“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也像他自己在《梦扬州》一词中所写:“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两情缱绻,一朝离别,不免无限思念。自"谁念断肠南陌以下,直至"此恨难休”,皆写对汴京恋人的相思之情。实际上却是追忆了同昔日旧好的深情厚谊,及失去这一切的哀怨,“青门同携手"的欢乐,“南陌"分别时的极度悲伤,西楼中无限的柔情蜜意,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永不再来,思之如梦,念之断肠。接下四句写天地有尽,离恨无穷,和情人今生再难相见,将抱恨终生,极言思念之甚。词人痛苦的心情及眼前凄凉的处境,吉凶难卜的命运,无处诉说!只有那心心相印的情人能理解,因此便"拟待倩人说与”,但这凄惨的境遇让她知道了只能使她忧伤,还是不说吧。这种怜念情人,欲言又止的内心矛盾和苦衷,使意更深、情更切。这正是作者在贬谪途中想和同时被贬的友人联系,而又怕招来祸害的矛盾心理的真实反映。其中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两个七言句,为四个偶句,虽有割裂之嫌,而真情流贯,尚属感人。歇拍二句,稍一宕开,旋即收住,有有余不尽之致。 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评秦少游《满庭芳》(山抹微云)时说:“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完全可以移作此词的评语。词人屡试不第,落魄归来,只能通过艳情,抒写一腔悲愤。 此词除"北随云"二句外,大体恪守格律。万树《词律》卷二分析此调云:“调中四字四句者,前二段,后一段,作者多用俪语。“秦观也是这样。如同前段"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以及"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除"恼人"二句外,都用骈俪语言,对仗工整,音节浏丽,给人以美感。后段"天长地久"四句按照这样写,却不如之前几句的自然流美,带有人工痕迹。 参考资料: 1、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1-23 2、 (宋)秦观著;徐培均,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国书店,2003:42-47

1 分钟 · 51 字 · 秦观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宋代·葛长庚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释3445 ①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赏析 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住"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住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陶先淮)

1 分钟 · 11 字 · 葛长庚

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宋代·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赏析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恋乡之情,对仕途的失意,怀才不遇的郁闷情绪也有新宣泄。 首句描绘出一片衰微荒凉的景色,暗喻词人却抑郁的悲凉的心情。在文学作品中,从来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衰柳本就引人寂寥,更何况青苔满地!羁旅他乡的词人面对如此凄凉荒野,越发恋念故土家人。他"用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抒发这种情结,使人感到极浓重的哀愁。“十二阑干"是家中的庭院回廊,也代表家人的温馨。乐府古题《西洲曲》有"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之句,作者显然在思念着娇妻爱子。“故国三千里”,家乡多遥远。此句可见唐代张祜之《宫词》。原作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本是抒发宫女背井离乡,禁锢深宫,长期不得与亲人团聚的孤苦情节的。作者深感自己的身世与宫女命运有相通之处,明写三千里,实指二十年。想到自己宦游一生,南北奔波颠沛,垂垂老矣,矣"字饱含感叹与无奈。南句借用了杜牧诗句"南去北来人自老”,说不尽的辛酸。“短亭依旧残阳里"述说着欲归来能归的愁思。古制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可供旅人休息,也供亲友送别用。“依旧"道出物在人亦在,是啊,韶华已逝,生命如残阳,而自己依旧人在旅途奔波劳碌。 “紫蟹黄柑真解事"句用典。方岳诗云:“白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黄庭坚句:“尘思黄柑洞庭霜"都是秋令节物。同时词人又活用晋代张翰睹秋风起思故乡的佳肴美味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故实。显然词人思归还有其深层次的内容。决心仅限于思乡、思家乡之美味。"王粲“句中"寥落"二字语意双关,既写王粲又写自己。汉末王粲羁留荆州,不为刘表看重,因此"登临寥落"的是乡愁,更是自己的怀才不遇。词人的文章不受金章宗的欣赏,不久因罪免职,后仕翰林修撰。公元1196年(承安元年)又因赵秉文上书事牵连在内,被杖六十,解职,后又被贬为郑州防御判官,任途坎坷,“寥落"不下王粲。思归之情也不弱于王粲。结句"雁飞不断天连水"如一幅水墨画,把思归的情怀表述得深沉辽远,绵绵不绝。宋代陆游诗云:“自恨不如云际雁,来时就得过中原。“词人自恨不如云际雁的慨叹表达了更深沉的思想情感。 此词的写作特点是情景相生,以情衬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句句有景,句句有情,反复吟味,愈感诗情画意。另一特点是词人工于用典,使词意更加含蓄丰盈。

1 分钟 · 8 字 · 王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