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及注释2008 译文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注释 ①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 ②混:混杂。芳尘:香尘。 ③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④乾坤:天地。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主编;许渊冲英译.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本:中华书局,2000:190 2、 袁行霈编;许渊冲英译;徐放,韩珊今译.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2006:168 赏析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全世界的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著.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25 创作背景21410 在封建时代,王冕是一个品格高洁的文人。他出身农家,以力学成名,因鄙薄污浊的上层社会,不求仕进,以布衣终老。在他的笔下,洁白的梅花在冰雪中凌寒开放,不与红尘中的桃李为伍。 参考资料: 1、 孙映逵.《群芳百咏》: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第102页 点评 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①耐寒、坚韧。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 ②自甘寂寞,高洁脱俗。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 ③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公而无私的精神,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儒道一体的思想体系以及出世和入世的生活艺术 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梅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 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 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解说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全世界的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著.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25

1 分钟 · 53 字 · 王冕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唐代·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塞地区苜蓿十分丰盛鲜美,轮台一带征战的马儿十分肥壮。 封将军讨伐胡人,上个月才向西出征。 两军还未交战,敌军就像回家一样投降了。 骆驼队连绵无尽,穹庐也是一个挨着一个。 阴山一带,警戒的烽火自此消灭,剑水地区告急的文书更是罕见。 只是可笑那霍去病,一些小功劳,不过如此而已。 我伫立西郊等待主帅的归来,沙漠平铺远去,天际挂着落日的余光。 送信的驿马从西驰来,封将军的仪仗已沿路两边摆开,奔赴前来。 喜鹊捧出金印,旗帜上绘有蛟龙图案。 像您这样年纪还未满四十,就已名显当世,可算是富贵及时了。 您升迁迅速,很快擢居高位,在旁人看来,那速度简介像飞一样快。 前年攻破楼兰国,去年又夷平月支国。 天子对封将军特别恩宠,日甚一日,朝廷对他非常倚重。 我这个一介书生何其幸运,忽然受到封将军的知遇。 我如今供事幕府中,兢兢业业,谨慎恭敬,奉事于边疆。 自从我步班超的事迹投笔从戎后,也常穿着便于骑射的服装,练习骑术。 我近日以来,也可以乘马疾驰,不输于并州一带的健儿。 注释 ⑴北庭:指庭州,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封大夫:即封常清。 ⑵苜蓿:二年生草本植物,茎高尺余,叶长圆形,花紫,多用作马饲料。 ⑶前月:上月。 ⑷穹帐:即穹庐,一种毛毡做的尖顶圆帐篷。 ⑸剑水:即剑河,在北庭的北面,俄罗斯境内叶尼赛河上游。 ⑹尔:如此。 ⑺中军:指代主帅,即封常清。 ⑻双节:唐节度使赐双节。 ⑼喜鹊捧金印:典出《后汉书·灵帝纪》。 ⑽傍看:局外人看来。 ⑾楼兰、月支:都是西域国名。 ⑿见推:受到推举。 ⒀国士:指受国推重的人,指封常清。 ⒁敛衽:整理衣裳,以示肃敬。 ⒂短后衣:一种前长后短,便于骑马的衣服。 ⒃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6-198页 简析28998 此诗以一派从容、熙和的景象开篇,给人以无限遐想;随即陈述封常清降服胡人,功盖古人;然后又用凯旋的鲜明仪仗,进一步衬托封常清的风采,凸显其功勋;随之又用朝廷的殊宠来进一步赞扬他功业非凡,才能堪为国之栋梁;最后自述勤于练武,以期跟随封将军立功封侯。全诗一韵到底,整齐有致,从多个角度塑造了封常清这一能征善战的边塞统帅的丰满形象。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6-198页 创作背景28997 这首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吟咏的是同一次出征之事,时间当在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当时岑参在封常清幕中任职。《轮台歌》和《走马川行》两首是在封常清出征时的预祝之词,这一首《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则是封常清凯旋时的称贺之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6-198页

1 分钟 · 70 字 · 岑参

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 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注释 ①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 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②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③但得:只要能让。 ④众生:大众百姓。 ⑤不辞:不推辞。 ⑥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参考资料: 1、 李宪文,熊永年选编.读古诗练书法: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01 2、 匡扶选注.古诗词选读 下册: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02 赏析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慰、自白。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在中国诗歌史上,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格调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李纲的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不谈此诗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说此诗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只是想欣赏一下其"离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艺术。司空图《诗品·形容》认为,诗人"形容”(指描摹客观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于"形容"者:“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李纲正是精于"形容"者,其《病牛》诗达到了"离形得似",也即不拘于描写对象的外形外貌相似,而求得描写对象精神相似的境界。作者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 2、 陈君朴编译.汉英对照宋诗绝句二百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8 创作背景21598 建炎二年(公元1128),李纲为相七十日,罢相流放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四年后,太学生陈东等向朝廷上书请命,要求让李纲官复原职,事情失败,陈东也因此被杀,这时的李纲处境更加艰险。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是他谪居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1、 毋永利编著.古诗观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9

1 分钟 · 43 字 · 李纲

卜算子·兰

宋代·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 ⑴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⑵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⑶《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⑷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⑸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1 分钟 · 18 字 · 曹组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 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参考资料: 1、 《卜算子·咏梅》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5-29] 译文二15538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英译 Ode to the Plum Blossom —to the tune of Bu Suan Zi Lu You Outside the post-house, beside the broken bridge, Alone, deserted, a flower blooms. Saddened by her solitude in the falling dusk, She is assailed by wind and rain....

1 分钟 · 135 字 · 陆游